原诗:
晨發伊山陽,暮休清汝湄①。二三田舎翁,勞我鞍馬疲。
秋髙天雨霜,刈穫②此其時。所從吏卒多,溷③汝父老為。
我来佐山邑,三年何所施。相看愧竊④食,頳⑤汗難為辭。
夜闌⑥接軟語,青燈耿⑦茅茨⑧。願同南溪⑨社,敢望桐鄉祠⑩。
注释:
①湄:(méi),河岸,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②刈穫:(刈获yì huò ), 收割;收获。
③溷:(hùn),肮脏,混浊。
④竊:(窃qiè),偷窃。谦辞,指自己。
⑤頳:(chēng)古同“赪”, 红色。⑥夜闌:夜深;夜将尽时。
⑦耿: 光明。
⑧茅茨:(máo cí)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2、指简陋的居室。
引申为平民里巷。
⑨南溪:地名,见唐韩愈《南溪始泛三首》。其中有句:“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
⑩桐鄉祠:《汉书.朱邑传》:“〔朱邑〕少时为舒 桐乡(在今安徽 桐城市北)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赞扬官吏任职外地廉平爱民,深受百姓敬爱。
诗意:
作者早上从伊水之阳的嵩州治所出发,傍晚到达清清的汝水岸边。有几个好客的农村老者,接待慰劳他,以解其鞍马劳顿。其时,秋高气爽,节临霜降,正是收获的大忙季节。随从众多,举止不一,一定打扰了父老乡亲。我来这山区的州治,辅佐知州行政,三年来有何作为?看着淳朴好客的乡民,面对盛情接待,觉得真是受之有愧,面热耳赤,但又不好推辞。夜深人静,和老者亲切地交谈着,明亮的灯光映照着茅屋。心中暗想,愿意和他们结为同乡一样的关系,实在不敢渴望像汉代的朱邑一样受到尊敬和爱戴。
赏析:
王沂《宿濵民家》一诗,叙写了作者为官期间的一次公务出行,作者十分注重官家的形象举止,一举一动唯恐扰民,时时处处检点自省——为民众们做了些什么。面对淳朴好客的百姓之真情招待,时有愧疚之心。似这等能自觉放低姿态,心系百姓的封建官员,难能可贵。正因为他的良好官品,也决定了他能“夜闌接軟語”,与百姓融洽相处、促膝而谈。
诗作画面感强,作者的踪迹明晰可寻,语言平实,感情真挚,作者亲民爱民的形象跃然而出。
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