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陽 【索隱】縣名,屬河內。 | 以卒前元年起碭從,以二隊將入漢,擊項羽,身得郎將處,功侯。以丞相定齊地。 | 七 六年三月庚子,莊侯陳涓元年。 | 七 | 八 | 三 元年,侯信元年。 |
四年,侯信坐不償人責過六月,奪侯,國除。 | 二十九 | ||||||||||||||||||||||||||||||||||||||||||||||||||||||||
淮陰 【索隱】縣名,屬臨淮。 | 兵初起,以卒從項梁,梁死,屬項羽,爲郎中。至咸陽,亡,從入漢,爲連傲典客,蕭何言爲大將軍,別定魏、齊,爲王(四四),徙楚,坐擅發兵,廢爲淮陰侯。【索隱】典客,漢表作「栗客」,蓋字誤。傳作「治栗都尉」,或先爲連傲典客也。 | 五 六年四月,侯韓信元年。 |
十一年,信謀反關中,呂后誅信,夷三族,國除。 | ||||||||||||||||||||||||||||||||||||||||||||||||||||||||||||
芒 【索隱】縣名,屬沛。 | 以門尉前元年初起碭,至霸上,爲武定君,入漢,還定三秦,以都尉擊項羽,侯。 | 三 六年,侯昭元年。 【集解】徐廣曰:「昭,一作『起』,漢書年表云芒侯耏跖。」 【索隱】耏跖,音而、雙二音。耏,又音人才反。字林以多須髪曰耏。耏,姓也,左傳宋有耏班。 九年,侯昭有罪,國除。 | 張十一 孝景三年,昭以故芒侯將兵從太尉亞夫擊吳楚有功,復侯。 | 三 後元年三月,侯申元年。 | 十七 元朔六年,侯申坐尚南宮公主【索隱】南宮公主,景帝女。初,南宮侯張生尚之(四五),有罪,後張侯耏申尚之也。不敬,國除。 | ||||||||||||||||||||||||||||||||||||||||||||||||||||||||||
故市 【索隱】縣名,屬河南。 | 以執盾初起,入漢,爲河上守,遷爲假相,擊項羽,侯,千戶,功比平定侯。 | 三 六年四月癸未,侯閻澤赤元年。 | 四 九年,夷侯毋害元年。 | 七 | 八 | 十九 | 四 後四年,戴侯績元年。 | 四 | 十二 孝景五年,侯榖嗣。 | 二十八 元鼎五年,侯榖坐酎金,國除。 | 五十五 | ||||||||||||||||||||||||||||||||||||||||||||||||||||
柳丘 【索隱】縣名,屬渤海。 | 以連敖從起薛,以二隊將入漢,定三秦,以都尉破項籍軍,爲將軍,侯,千戶。 | 七 六年六月丁亥,齊侯戎賜元年。 | 七 | 四 | 四 五年,定侯安國元年。 | 二十三 | 三 | 十 四年,敬候嘉成元年。 後元年,侯角嗣,有罪,國除。 | 三十九(四六) | ||||||||||||||||||||||||||||||||||||||||||||||||||||||
魏其 【索隱】縣名,屬琅邪。 | 以舍人從沛,以郎中入漢,爲周信侯,定三秦,遷爲郎中騎將,破籍東城,侯,千戶。 | 七 六年六月丁亥,莊侯周定元年。 | 七 | 四 | 四 五年,侯閒元年。 | 二十三 | 二 前三年,侯閒反,國除。 | 四十四 | |||||||||||||||||||||||||||||||||||||||||||||||||||||||
祁 【索隱】縣名,屬太原。 | 以執盾漢王三年初起從晉陽,以連敖擊項籍,漢王敗走,賀方將軍擊楚,追騎以故不得進。漢王顧謂賀祁:「子留彭城,軍執圭東擊羽(四七),急絕其近壁。」侯,千四百戶。【集解】徐廣曰:「戰彭城,爲尉敗斬將。」又云:「漢王顧歎賀祁,戰彭城戰將。」 | 七 六年六月丁亥,榖侯繒賀元年。 【索隱】謚法:「行見中外曰榖。」 | 七 | 八 | 十一 | 十二 十二年,頃侯湖元年。 | 五 | 十一 六年,侯它元年。 | 八 元光二年,侯它坐從射擅罷,不能敬,國除。【集解】徐廣曰:「射,一作『酎』。」 | 五十一 | |||||||||||||||||||||||||||||||||||||||||||||||||||||
平 【索隱】縣名,屬河南。 | 兵初起,以舍人從擊秦,以郎中入漢,以將軍定諸侯,守洛陽,功侯,比費侯賀。千三百戶。 | 六 六年六月丁亥,悼侯沛嘉元年。 | 一 十二年,靖侯奴元年。 | 七 | 八 | 十五 | 八 十六年,侯執元年。 | 十一 中五年,侯執有罪,國除。 | 三十二 | ||||||||||||||||||||||||||||||||||||||||||||||||||||||
魯 【索隱】縣名,屬魯國。 | 以舍人從起沛,至咸陽,爲郎中,入漢,以將軍從定諸侯,侯,四千八百戶,功比舞陽侯。死事,母代侯。【集解】徐廣曰:「漢書云魯侯涓,涓死無子,封母疵。」【索隱】涓無子,封中母侯疵也(四八)。 | 七 六年中,母侯疵元年。 | 七 | 四 五年,母侯疵薨,無後,國除。 | 七 | ||||||||||||||||||||||||||||||||||||||||||||||||||||||||||
故城 【索隱】漢表作「城父」,屬沛郡。 | 兵初起,以謁者從,入漢,以將軍擊諸侯,以右丞相備守淮陽,功比厭次侯,二千戶。 | 七 六年中,莊侯尹恢元年。 | 二 | 五 三年,侯開方元年。 | 二 三年,侯方奪侯(四九),爲關內侯。 | 二十六 | |||||||||||||||||||||||||||||||||||||||||||||||||||||||||
任 【索隱】縣名,屬廣平。 | 以騎都尉漢五年從起東垣,擊燕、代,屬雍齒,有功,侯。爲車騎將軍。 | 七 六年,侯張越【索隱】任侯張戉(五〇)。漢表作「張越」。元年。 | 七 | 二 三年,侯越作匿死罪,免爲庶人,國除。 | |||||||||||||||||||||||||||||||||||||||||||||||||||||||||||
棘丘 【索隱】漢志棘丘地闕。 | 以執盾隊史前元年從起碭,破秦,以治栗內史入漢,以上郡守擊定西魏地,功侯。 | 七 六年,侯襄【索隱】襄,名也。史失其姓及謚。元年。 | 七 | 四 四年,侯襄奪侯,爲士伍,國除。 | |||||||||||||||||||||||||||||||||||||||||||||||||||||||||||
阿陵 【索隱】縣名,屬涿郡。 | 以連敖前元年從起單父(五一),以塞疏入漢。還定三秦,屬悼武王,以都尉擊籍,功侯(五二)。【集解】徐廣曰:「一云『塞路』,一云『以衆入漢中。』」【索隱】起單父塞路入漢,一云「塞疏」,一云「以衆疏入漢。」案:「塞路」字誤爲「疏」小顏云「主遮塞要路也」。 | 七 六年七月庚寅。頃侯郭亭元年。 | 七 | 八 | 二 | 二十一 三年,惠侯歐元年。 | 一 | 八 前二年,侯勝客元年。有罪,絕。 | 南四 中六年,靖侯延居元年。 | 十一 | 十七 元光六年,侯則元年。 元鼎五年,侯則坐酎金,國除。 | 二十七 | |||||||||||||||||||||||||||||||||||||||||||||||||||
昌武 【索隱】漢志昌武闕。 | 初起以舍人從,以郎中入漢,定三秦,以郎中將擊諸侯,侯,九百八十戶,比魏其後。 | 七 六年七月庚寅,靖侯單甯元年。 【索隱】單甯音善佞。 | 五 | 二 六年,夷侯如意元年。 | 八 | 二十三 | 十 | 六 中四年,康侯賈成元年。 | 十 | 四 元光五年,侯得元年。 元朔三年,侯得坐傷人二旬內死,弃市,國除。 | 四十五 | ||||||||||||||||||||||||||||||||||||||||||||||||||||
高苑 【索隱】高苑,縣名,屬千乘。 | 初起以舍人從,入漢,定三秦,以中尉破籍,侯,千六百戶,比斥丘侯。 | 七 六年七月戊戌,制侯丙倩元年。 【索隱】倩音七淨反。 | 七 元年,簡侯得元年。 | 八 | 十五 | 八 十六年,孝侯武元年。 | 十六 | 二 建元元年,侯信元年。 |
建元三年,侯信坐出入屬車閒,奪侯,國除。 | 四十一 | |||||||||||||||||||||||||||||||||||||||||||||||||||||
宣曲 【索隱】漢志闕。 | 以卒從起留,以騎將入漢,定三秦,破籍軍滎陽,爲郎騎將(五三),破鐘離昧軍固陵,侯,六百七十戶。 | 七 六年七月戊戌,齊侯丁義元年。 | 七 | 八 | 十 | 十三 十一年,侯通元年。 | 四 有罪,除(五四)。 | 發婁(五五) 中五年,復封侯通元年。 中六年,侯通有罪,國除。 | 四十三 | ||||||||||||||||||||||||||||||||||||||||||||||||||||||
絳陽(五六) 【索隱】漢志闕,漢表作「終陵」也。 | 以越將從起留,入漢,定三秦,擊臧荼,侯,七百四十戶。從攻馬邑及布。 | 七 六年七月戊戌,齊侯華無害元年。 | 七 | 八 | 三 | 十六 四年,恭候勃齊元年(五七)。 | 四 後四年,侯祿元年。 | 三 前四年(五八),侯祿坐出界,有罪,國除。 | 四十六 | ||||||||||||||||||||||||||||||||||||||||||||||||||||||
東茅 【索隱】漢志闕。一作「柔」也。 | 以舍人從起碭(五九),至霸上,以二隊入漢,定三秦,以都尉擊項羽,破臧荼,侯。捕韓信,爲將軍,益邑千戶。 | 七 六年八月丙辰,敬候劉釗元年。 | 七 | 八 | 二 三年,侯吉元年。 | 十三 十六年,侯吉奪爵,國除。 | 四十八 | ||||||||||||||||||||||||||||||||||||||||||||||||||||||||
斥丘 【索隱】縣名,屬魏郡。 | 以舍人從起豐,以左司馬入漢,以亞將攻籍,剋敵,爲東郡都尉,擊破籍,侯武城(六〇),爲漢中尉,擊布,爲斥丘侯,【集解】徐廣曰:「一云『城武』。」【索隱】破籍武城,初爲武城侯;後擊布,改封斥丘。千戶。 | 七 六年八月丙辰,懿侯唐厲元年。 | 七 | 八 | 八 | 十三 九年,恭候鼂元年。 | 二 後六年,侯賢元年。 | 十六 | 二十五 元鼎二年,侯尊元年。 元鼎五年,侯尊坐酎金,國除。 | 四十 | |||||||||||||||||||||||||||||||||||||||||||||||||||||
臺 【索隱】案:臨淄郡有臺鄉縣。 | 以舍人從起碭,用隊率入漢,以都尉擊籍,籍死,轉擊臨江,屬將軍賈,功侯。以將軍擊燕。 | 七 六年八月甲子,定侯戴野元年。 | 七 | 八 | 三 | 二十 四年,侯才元年。 | 二 三年,侯才反,國除。 | 三十五 | |||||||||||||||||||||||||||||||||||||||||||||||||||||||
安國 【索隱】縣名,屬中山。 | 以客從起豐,以廏將別定東郡、南陽,從至霸上。入漢,守豐。上東,因從,戰不利,奉孝惠、魯元出睢水中(六一),及堅守豐,封雍侯(六二),五千戶。 | 七 六年八月甲子,武侯王陵元年。定侯安國。 | 七 其六年,爲右丞相。 | 七 | 一 八年,哀侯忌元年。 | 二十三 元年,終侯游元年。【集解】徐廣曰:「游,一作『昭』。」 | 十六 | 二十 建元元年,三月,安侯辟方元年。 | 八 元狩三年,侯定元年。元鼎五年,侯定坐酎金,國除。 | 十二 | |||||||||||||||||||||||||||||||||||||||||||||||||||||
樂成 【索隱】漢志闕。 | 以中涓騎從起碭中(六三),爲騎將,入漢,定三秦,侯。以都尉擊籍,屬灌嬰,殺龍且,更爲樂成侯,千戶。 | 七 六年八月甲子,節侯丁禮元年。 | 七 | 八 | 四 | 十八 五年,夷侯馬從元年。 | 一 後七年,武侯客元年(六四)。 | 十六 | 二十五 | 三 元鼎二年,侯義元年。 元鼎五年,侯義坐言五利侯不道,弃市,國除。 | 四十二 | ||||||||||||||||||||||||||||||||||||||||||||||||||||
辟陽 【索隱】縣名,屬信都。 | 以舍人初起,侍呂后、孝惠沛三歲十月,呂后入楚,食其從一歲(六五),侯。 | 七 六年八月甲子,幽侯審食其元年。 | 七 | 八 | 三 | 二十 四年,侯平元年。 | 二 三年,平坐反,國除。 | 五十九 | |||||||||||||||||||||||||||||||||||||||||||||||||||||||
安平 【索隱】縣名,屬涿郡。 | 以謁者漢王三年初從,定諸侯,有功。秋舉蕭何,功侯(六六),二千戶。 | 七 六年八月甲子,敬候諤千秋元年。 | 二 | 五 孝惠三年,簡侯嘉元年。 | 一 八年,頃侯應元年。 | 十三 | 十 十四年,煬侯寄元年。 | 十五 | 一 後三年,侯但元年。 | 十八 元狩元年,坐與淮南王女陵通,遺淮南書稱臣盡力,弃市,國除。 | 六十一 | ||||||||||||||||||||||||||||||||||||||||||||||||||||
蒯成 【索隱】漢志闕,晉書地道記屬北地。案:緤封池陽,後定封蒯成。音苦壞反。小顏音普肯反。 | 以舍人從起沛,至霸上,侯。入漢,定三秦,食邑池陽。擊項羽軍滎陽,絕甬道,從出,度平陰,遇淮陰侯軍襄國。楚漢約分鴻溝,以緤爲信,戰不利,不敢離上,侯,三千三百戶。 | 七 六年八月甲子,尊侯周緤元年。 十二年十月乙未,定蒯成。 | 七 | 八 | 五 緤薨,子昌代。有罪,絕,國除(六七)。 | 鄲一 中元年,封緤子康侯應元年。【索隱】緤子紹封鄲。案:漢志屬沛郡,如淳引闞駰州志音多。 | 八 中二年,侯中居元年。【索隱】中音仲。 | 二十六 元鼎三年,居坐爲太常有罪,國除。 | 二十二 | ||||||||||||||||||||||||||||||||||||||||||||||||||||||
北平 【索隱】縣名,屬中山。 | 以客從起陽武,至霸上,爲常山守,得陳餘,爲代相,徙趙相,侯。爲計相四歲,淮南相十四歲。千三百戶(六八)。 | 七 六年八月丁丑,文侯張蒼元年。 | 七 | 八 | 二十三 其四爲丞相。【索隱】爲計相也。五歲罷(六九)。 | 五 | 八 六年,康侯奉元年。 | 三 後元年,侯預元年(七〇)。 | 四 建元五年,侯預坐臨諸侯喪後,不敬,國除(七一)。 | 六十五 | |||||||||||||||||||||||||||||||||||||||||||||||||||||
高胡 【索隱】漢志闕。 | 以卒從起杠里,入漢,以都尉擊籍,以都尉定燕,侯,千戶。 | 七 六年中,侯陳夫乞元年。 | 七 | 八 | 四 五年,殤侯程嗣。薨,無後,國除。 | 八十二 | |||||||||||||||||||||||||||||||||||||||||||||||||||||||||
厭次 【索隱】漢志闕;晉書地道記屬平原,後乃屬樂陵過也。 | 以慎將前元年從起留,入漢,以都尉守廣武,功侯。 | 七 六年中,侯元頃元年。【集解】徐廣曰:「漢書作『爰類』。」 | 七 | 八 | 五 元年,侯賀元年。 |
六年,侯賀謀反,國除。 | 二十四 | ||||||||||||||||||||||||||||||||||||||||||||||||||||||||
平皋 【索隱】縣名,屬河內。 | 項它,漢六年以碭郡長初從,賜姓劉氏;功比戴侯彭祖(七二),五百八十戶。 | 六 七年十月癸亥,煬侯劉它元年。 | 四 | 三 五年,恭候遠元年。 | 八 | 二十三 | 十六 元年,節侯光元年。 | 二十八 建元元年,侯勝元年。 |
元鼎五年,侯勝作酎金,國除。 | 百二十一 | |||||||||||||||||||||||||||||||||||||||||||||||||||||
復陽 【索隱】縣名,屬南陽。復音伏。應劭云:「在桐柏山下復水之陽也(七三)。」 | 以卒從起薛,以將軍入漢,以右司馬擊項籍,侯,千戶。 | 六 七年十月甲子,剛侯陳胥元年。 | 七 | 八 | 十 | 十三 十一年,恭候嘉元年。 | 五 | 十一 六年,康侯拾元年。 | 十二 | 七 元朔元年,侯彊元年。 元狩二年,坐父拾非嘉子,國除。 | 四十九 | ||||||||||||||||||||||||||||||||||||||||||||||||||||
陽河(七四) 【索隱】縣名,屬上黨。 | 以中謁者從,入漢,以郎中騎從定諸侯,五百戶,功比高胡侯。 | 三 七年十月甲子,齊哀侯元年(七五)。【索隱】陽河齊侯卞訢。漢表作「其石」。 | 三 十年,侯安國元年。 | 七 | 八 | 二十三 | 十 | 六 中六年,侯午元年。中絕(七六)。 | 二十七 | 埤山三 元鼎四年,恭候章元年。【索隱】埤音卑。 | 二十 元封元年,侯仁元年。 征和三年十月,仁與母坐祝詛,大逆無道,國除(七七)。 | 八十三 | |||||||||||||||||||||||||||||||||||||||||||||||||||
朝陽 【索隱】縣名,屬南陽。 | 以舍人從起薛,以連敖入漢,以都尉擊項羽,後攻韓王信,侯,千戶。 | 六 七年三月壬寅(七八),齊侯華寄元年。 | 七 | 八 元年,文侯要元年。 | 十三 | 十 十四年,侯當元年。 | 十六 | 十三 元朔二年,侯當坐教人上書枉法罪,國除。 | 六十九 | ||||||||||||||||||||||||||||||||||||||||||||||||||||||
棘陽 【索隱】棘音紀力反,縣名,屬南陽。 | 以卒從起胡陵,入漢,以郎將迎左丞相軍以擊諸侯(七九),侯,千戶。 | 六 七年七月丙申(八〇),莊侯【索隱】壯侯。杜得臣元年。 | 七 | 八 | 五 | 十八 六年,質侯但元年。 | 十六 | 九 | 七 元光四年,懷侯武元年。 元朔五年,侯武薨,無後,國除。 | 八十一 | |||||||||||||||||||||||||||||||||||||||||||||||||||||
涅陽 【索隱】縣名,屬南陽。 | 以騎士漢王二年從出關,以郎將擊斬項羽,侯,千五百戶,比杜衍侯。 | 六 七年中,莊侯【索隱】壯侯。案:五侯斬項籍,皆謚「壯」。漢表以爲「莊」,皆避諱改作「嚴」,誤也。呂勝元年。 | 七 | 八 | 四 五年,莊侯子成實非子,不當爲侯,國除。 | 百四 | |||||||||||||||||||||||||||||||||||||||||||||||||||||||||
平棘 【索隱】縣名,屬常山。 | 以客從起亢父,戰章邯所署蜀守,用燕相侯,千戶。 | 六 七年中,懿侯執元年。【集解】徐廣曰:「漢表作『林摯』。」 | 七 | 七 | 一 八年,侯辟彊元年。 | 五 六年,侯辟彊有罪,爲鬼薪(八一),國除。 | 六十四 | ||||||||||||||||||||||||||||||||||||||||||||||||||||||||
羹頡 | 以高祖兄子從軍,擊反韓王信,爲郎中將。信母嘗有罪高祖微時,太上憐之,故封爲羹頡侯。 | 六 七年中,侯劉信元年。 | 七 |
元年,信有罪,削爵一級,爲關內侯。 | |||||||||||||||||||||||||||||||||||||||||||||||||||||||||||
深澤(八二) 【索隱】縣名,屬中山。 | 以趙將漢王三年降,屬淮陰侯,定趙、齊、楚,以擊平城,侯,七百戶。 | 五 八年十月癸丑,齊侯趙將夜元年。【索隱】漢表作「將夕」。 | 七 | 一 奪,絕。 三年復封,一年絕(八三)。 | 四 十四年,復封將夜元年。。 | 六 後二年,戴侯頭元年。 | 二 | 七 三年,侯循元年。罪,絕。 | 更五 中五年,封頭子夷侯胡元年。 | 十六 元朔五年,夷侯胡薨,無後,國除。 | 九十八 | ||||||||||||||||||||||||||||||||||||||||||||||||||||
柏至 【索隱】漢志闕。 | 以駢憐從起昌邑(八四),以說衛入漢,以中尉擊籍,侯,千戶。【集解】漢表師古曰:「二馬曰駢憐,謂駢兩騎爲軍翼也。說,讀曰稅。說衛謂軍行止舍主爲衛也(八五)。」 【索隱】姚氏憐鄰聲相近,駢鄰猶比鄰也。說衛者,說,稅也,稅衛謂軍行初稅之時,王爲衛也(八六)。 | 六 七年七月戊辰(八七),靖侯許溫元年。【索隱】漢表作「許盎」。 | 七 | 一 |
二年,有罪,絕。 | 六 三年,復封溫如故。 | 十四 元年,簡侯祿元年。 | 九 十五年,哀侯昌元年。 | 十六 | 七 | 十三 元光二年,共侯安如元年(八八)。 | 五 元狩三年,侯福元年。 元鼎二年,侯福有罪,國除。 | 五十八 | ||||||||||||||||||||||||||||||||||||||||||||||||||
中水 【索隱】縣名,屬涿郡。應劭云:「易、滱二水之中。」 | 以郎中騎將漢王元年從起好畤,以司馬擊龍且,後共斬項羽(八九),侯,千五百戶。 | 六 七年正月己酉,莊侯【索隱】壯侯。呂馬童元年。 | 七 | 八 | 九 | 三 十年,夷侯假元年。 | 十一 十三年,共侯青肩元年。 | 十六 | 五 | 一 建元六年,靖侯德元年。 | 二十三 元光元年,侯宜成元年。 元鼎五年,宜成坐酎金,國除。 | 百一 | |||||||||||||||||||||||||||||||||||||||||||||||||||
杜衍 【索隱】縣名,屬南陽。 | 以郎中騎漢王三年從起下邳,屬淮陰,從灌嬰共斬項羽,侯,千七百戶。 | 六 七年正月己酉,莊侯王翳元年。 【索隱】漢表作「王翥」也。 | 七 | 五 | 三 六年,共侯福元年。 | 四 | 七 五年,侯市臣元年。 | 十二 十二年,侯翕元年。 | 十二 有罪,絕。 | 三 後元年,復封翳子彊侯郢人元年。 【集解】徐廣曰:「彊,一作『景』。」 | 九 | 十二 元光四年,侯定國元年。 元狩四年,侯定國有罪,國除。 | 百二 | ||||||||||||||||||||||||||||||||||||||||||||||||||
赤泉 【索隱】漢志闕。 | 以郎中騎漢王二年從起杜,屬淮陰,後從灌嬰共斬項羽,侯,千九百戶。 | 六 七年正月己酉,莊侯楊喜元年。 | 七 |
元年,奪,絕。 | 七 二年,復封。 | 十一 | 十二 十二年,定侯殷元年。 | 三 | 六 四年,侯無害元年。 有罪,絕。 | 臨汝五 中五年,復封侯無害元年。 | 七 元光二年,侯無害有罪,國除。 | 百三 | |||||||||||||||||||||||||||||||||||||||||||||||||||
栒 【索隱】縣名,屬扶風,音旬,故周文王封其子之邑。河東亦有郇城也。 | 以燕將軍漢王四年從曹咎軍 | 五 八年十月丙辰,頃侯溫疥元年。 | 七 | 八 | 五 | 十七 六年,文侯仁元年。 | 一 後七年,侯河元年。 | 十 中四年,侯河有罪,國除。 | 九十一 | ||||||||||||||||||||||||||||||||||||||||||||||||||||||
武原 【索隱】漢志闕。 | 漢七年以梁將軍初從,擊韓信、陳豨、黥布,功侯,二千八百戶,功比高陵。 | 五 八年十二月丁未,靖侯衛胠元年。 【索隱】漢表胠作「 | 三 | 四 四年,共侯寄元年。 | 八 | 二十三 | 三 | 十三 四年,侯不害元年。 後二年,不害坐葬過律,國除。 | 九十三 | ||||||||||||||||||||||||||||||||||||||||||||||||||||||
磨 【索隱】磨,漢志闕,表作「歷」。歷縣在信都。劉氏依字讀,言天下地名多,既無定證,且依字是不決之詞,地之與邑並無「磨」,誤也。 | 以趙衛將軍漢王三年從起盧奴,擊項羽敖倉下,爲將軍,攻臧荼有功,侯,千戶。 | 五 八年七月癸酉,簡侯程黑元年。 | 七 | 二 | 六 三年,孝侯釐元年。 | 十六 | 七 後元年,侯竈元年。 | 七 中元年,竈有罪,國除。 | 九十二 | ||||||||||||||||||||||||||||||||||||||||||||||||||||||
槀 【索隱】漢志槀縣屬山陽也。 | 高帝七年爲將軍從擊代陳豨有功,侯,六百戶。 | 五 八年十二月丁未,祗侯陳錯元年。 【索隱】漢表作「鍇」,音楷。三倉云:「九江人名鐵曰『鍇』。」 | 二 | 五 三年,懷侯嬰元年。 | 八 | 六 | 十四 七年,共侯應元年。 | 三 後五年,侯安元年。 | 十六 | 十二 | 七 不得,千秋父。 【集解】徐廣曰:「千秋父元朔元年立。」 | 九 元狩二年,侯千秋元年。 元鼎五年,侯千秋坐酎金,國除。 | 百二十四 | ||||||||||||||||||||||||||||||||||||||||||||||||||
宋子 【索隱】漢志宋子縣屬鉅鹿也。 | 以漢三年以趙羽林將初從,擊定諸侯,功比磨侯,五百四十戶。 | 四 八年十二月丁卯,惠侯許瘛元年。【集解】瘛音充志反。【索隱】音尺制反。郭璞音胡計反。亦作「憠」,音巨月反。 | 一 十二年,共侯不疑元年。 | 七 | 八 | 九 | 十四 十年,侯九元年。 | 八 中二年,侯九坐買塞外禁物罪,國除。 | 九十九 | ||||||||||||||||||||||||||||||||||||||||||||||||||||||
猗氏 【索隱】縣名,屬河東。 | 以舍人從起豐,入漢,以都尉擊項羽,侯,二千四百戶。 | 五 八年三月丙戌,敬候陳遬元年。 【索隱】遬音速。 | 六 | 一 七年,靖侯交元年。 | 八 | 二十三 | 二 三年,頃侯差元年,薨,無後,國除。 | 五十 | |||||||||||||||||||||||||||||||||||||||||||||||||||||||
清 【索隱】縣名,屬東郡。 | 以弩將初起從,入漢,以都尉擊項羽、代,比彭侯,千戶。 | 五 八年三月丙戌,簡侯空中元年。 【集解】徐廣曰:「空,一作『窒』。」【索隱】清簡侯空中同。空,一作「窒」,窒中,姓,見風俗通。 | 七 元年,頃侯聖元年。 | 八 | 七 | 十六 八年,康侯鮒元年。 | 十六 | 二十 | 七 元狩三年,恭候石元年(九一)。 | 一 元鼎四年,侯生元年。 元鼎五年,生坐酎金,國除。 | 七十一 | ||||||||||||||||||||||||||||||||||||||||||||||||||||
彊 【索隱】漢志彊闕。 | 以客吏初起從,入漢,以都尉擊項羽、代,侯比彭侯,千戶。 | 三 八年三月丙戌,簡侯留勝元年。 | 二 十一年,戴侯章元年。 | 七 | 八 | 十二 | 二 十三年,侯服元年。 十五年,侯服有罪,國除。 | 七十二 | |||||||||||||||||||||||||||||||||||||||||||||||||||||||
彭 【索隱】漢表屬東海郡。 | 以卒從起薛,以弩將入漢,以都尉擊項羽、代,侯,千戶。 | 五 八年三月丙戌,簡侯秦同元年。 | 七 | 八 | 二 | 二十一 三年,戴侯執元年。 | 二 | 十一 三年,侯武元年。 後元年,侯武有罪,國除。 | 七十 | ||||||||||||||||||||||||||||||||||||||||||||||||||||||
吳房 【索隱】縣名,屬汝南。 | 以郎中騎將漢王元年從起下邽(九二)、擊陽夏,以都尉斬項羽,有功,侯,七百戶。 | 五 八年三月辛卯(九三),莊侯楊武元年。 | 七 | 八 | 十二 | 十一 十三年,侯去疾元年。 | 十四 後元年,去疾有罪,國除。 | 九十四 | |||||||||||||||||||||||||||||||||||||||||||||||||||||||
甯 【索隱】漢表甯陽屬濟南也。 | 以舍人從起碭,入漢,以都尉擊臧荼,功侯,千戶。 | 五 八年四月辛卯(九四),莊侯魏選元年(九五)。 | 七 | 八 | 十五 | 八 十六年,恭候連元年。 | 三 元年,侯指元年。 |
四年,侯指坐出國界,有罪,國除。 | 七十八 | ||||||||||||||||||||||||||||||||||||||||||||||||||||||
昌 【索隱】縣名,屬琅邪。 | 以齊將漢王四年從淮陰侯起無鹽,定齊,擊籍及韓王信於代,侯,千戶。 | 五 八年六月戊申,圉侯盧卿元年。 【索隱】漢表姓「玈」,玈即「盧」,古「玈弓」字亦然也。 | 七 | 八 | 十四 | 九 十五年,侯通元年。 | 二 三年,侯通反,國除。 | 百九 | |||||||||||||||||||||||||||||||||||||||||||||||||||||||
共 【索隱】縣名,屬河內。 | 以齊將漢王四年從淮陰侯起臨淄,擊籍及韓王信於平城,有功,侯,千二百戶。 | 五 八年六月壬子,莊侯盧罷師元年。 | 七 | 八 | 六 | 八 七年,惠侯黨元年。 | 五 十五年,懷侯商元年。 後四年,侯商薨,無後,國除。 | ||||||||||||||||||||||||||||||||||||||||||||||||||||||||
閼氏 【索隱】縣名,屬安定。 | 以代太尉漢王三年降,爲鴈門守,以特將平代反寇,侯,千戶。 【索隱】漢表太尉作「大與」。大與,爵名,音泰也。 | 四 八年六月壬子,節侯馮解敢元年。 | 一 十二年,恭候它元年。 |
薨,無後,絕(九六)。 | 十四 二年,封恭候遺腹子文侯遺元年。 | 八 十六年,恭候勝之元年。 | 五 | 十一 前六年,侯平元年。 | 二十八 |
元鼎五年,侯平坐酎金,國除。 | 百 | ||||||||||||||||||||||||||||||||||||||||||||||||||||
安丘 【索隱】安丘,縣名,屬北海也。 | 以卒從起方與,屬魏豹二歲五月,以執鈹入漢,以司馬擊籍,以將軍定代,侯,三千戶。 | 五 八年七月癸酉,懿侯張說【索隱】音悅。元年。 | 七 | 八 | 十二 | 十一 十三年,恭候奴元年。 | 二 | 一 三年,敬候執元年。 | 十三 四年,康侯訢元年。 | 十八 | 九 元狩元年,侯指元年。 元鼎四年,侯指坐入上林謀盜鹿,國除。 | 六十七 | |||||||||||||||||||||||||||||||||||||||||||||||||||
合陽 【索隱】合陽屬馮翎。 | 高祖兄。兵初起,侍太公守豐,天下已平,以六年正月立爲代王。高祖八年,匈奴攻代,王弃國亡,廢爲合陽侯。 | 五 八年九月丙子,侯劉仲元年。【集解】徐廣曰:「一名『嘉』。」【索隱】仲名嘉,高祖弟。 | 二 仲子濞爲吳王。 |
以子吳王故,尊仲謚爲代頃侯。 | |||||||||||||||||||||||||||||||||||||||||||||||||||||||||||
襄平 【索隱】縣名,屬臨淮。 | 兵初起,紀成以將軍從,擊破秦,入漢,定三秦,功比平定侯(九七)。戰好畤,死事。子通襲成功,侯。 | 五 八年後九月丙午(九八),侯紀通元年。 | 七 | 八 | 二十三 | 九 | 七 中三年,康侯相夫元年。 | 十二 | 十九 元朔元年,侯夷吾元年。 元封元年(九九),夷吾薨,無後,國除。 | 五十六(一〇〇) | |||||||||||||||||||||||||||||||||||||||||||||||||||||
龍 【索隱】廬江有龍舒縣,蓋其地也。 | 以卒從,漢王元年起霸上,以謁者擊籍,斬曹咎,侯,千戶。 | 五 八年後九月己未,敬候陳署元年。 | 七 | 六 | 二 七年,侯堅元年。 | 十六 後元年,侯堅奪侯,國除。 | 八十四 | ||||||||||||||||||||||||||||||||||||||||||||||||||||||||
繁 【索隱】地理志有繁陽。恐別有繁縣,志闕。 | 以趙騎將從,漢三年,從擊諸侯,侯,比吳房侯,千五百戶。 | 四 九年十一月壬寅,莊侯彊瞻元年。 【索隱】漢表作「平嚴侯張瞻」,此作「強瞻」。 | 四 | 三 五年,康侯昫獨元年。 【集解】一云「侯惸」。 | 八 | 二十三 | 三 | 六 四年,侯寄元年。 | 七 中三年,侯安國元年。 | 十八 元狩元年,安國爲人所殺,國除。 | 九十五 | ||||||||||||||||||||||||||||||||||||||||||||||||||||
陸梁(一〇一) 【索隱】陸量。如淳據始皇紀所謂「陸量地」。案今在江南也。 | 詔以爲列侯,自置吏,受令長沙王。 | 三 九年三月丙辰,侯須毋元年。 【索隱】漢表作「須無」。 | 一 十二年,共侯桑元年。 | 七 | 八 | 十八 | 五 後三年,康侯慶忌元年。 |
元年,侯冄元年。 | 十六 | 二十八 元鼎五年,侯冄坐酎金,國除。 | 百三十七 | ||||||||||||||||||||||||||||||||||||||||||||||||||||
高京 【集解】徐廣曰:「一作『景』。」【索隱】漢志闕。 | 周苛起兵,以內史從,擊破秦,爲御史大夫,入漢,圍取諸侯,堅守滎陽,功比辟陽。苛以御史大夫死事。子成爲後,襲侯。 | 四 九年四月戊寅(一〇二),侯周成元年。 | 七 | 八 | 二十 | 後五年,坐謀反,繫死,國除,絕。 | 繩 中元年,封成孫應元年。 |
侯平嗣,不得元年(一〇三)。 |
元狩四年,平坐爲太常繕治園陵,不敬,國除。 | 留使 | |||||||||||||||||||||||||||||||||||||||||||||||||||||
離 【索隱】漢志闕。 | 失此侯始所起及所絕。【索隱】案:楚漢春秋亦闕。漢表成帝時光祿大夫滑堪日旁占驗曰「鄧弱以長沙將兵侯」,是所起也。 | 九年四月戊寅,鄧弱元年。 | |||||||||||||||||||||||||||||||||||||||||||||||||||||||||||||
義陵 【集解】徐廣曰:「一作『義陽』。」【索隱】義陽,在汝南。 | 以長沙柱國侯,千五百戶。 | 四 九年九月丙子,侯吳程元年。 | 三 | 四 四年,侯種元年。 | 六 七年,侯種薨,無後,國除。皆失謚(一〇四)。 | 百三十四 | |||||||||||||||||||||||||||||||||||||||||||||||||||||||||
宣平 【索隱】楚漢春秋「南宮侯張耳」,此作宣平侯敖。敖,耳子。陳平錄弟時,耳已薨故也。 | 兵初起,張耳誅秦,爲相,合諸侯兵鉅鹿,破秦定趙,爲常山王。陳餘反,襲耳,弃國,與大臣歸漢,漢定趙,爲王。卒,子敖嗣。其臣貫高不善,廢爲侯。 | 四 九年四月,武侯張敖元年。 | 七 | 六 | 信平 薨,子偃爲魯王,國除。【集解】徐廣曰:「改封信平。」 | 十五 元年,以故魯王爲南宮侯。 | 八 十六年,哀侯歐元年。 | 九 | 七 中三年,侯生元年。 | 七 罪,絕。 | 睢陽十八(一〇五) 元光三年,封偃孫侯廣元年(一〇六)。 | 十三 元鼎二年,侯昌元年,太初三年,侯昌爲太常,乏祠,國除(一〇七)。 | 三 | ||||||||||||||||||||||||||||||||||||||||||||||||||
東陽 【索隱】縣名,屬臨淮。 | 高祖六年,爲中大夫,以河間守擊陳豨,力戰,功侯,千三百戶。 | 二 十一年十二月癸巳,武侯張相如元年。 | 七 | 八 | 十五 | 五 十六年,共侯殷元年。 | 三 後五年,戴侯安國元年。 | 三 | 十三 四年,哀侯彊元年。 |
建元元年,侯彊薨,無後,國除。 | 百十八 | ||||||||||||||||||||||||||||||||||||||||||||||||||||
開封 【索隱】縣名,屬河南。 | 以右司馬漢王五年初從,以中尉擊燕,定代,侯,比共侯,二千戶。 | 一 十一年十二月丙辰,閔侯陶舍元年。 | 一 十二年,夷侯青元年。 | 七 | 八 | 二十三 | 九 景帝時,爲丞相。 | 七 中三年,節侯偃元年。 | 十 | 十八 元光五年,侯睢元年。 元鼎五年,侯睢坐酎金,國除。 | 百十五 | ||||||||||||||||||||||||||||||||||||||||||||||||||||
沛 【索隱】縣名,屬沛郡。 | 高祖兄合陽侯劉仲子,侯。 | 一 十一年十二月癸巳,侯劉濞元年。 |
十二年十月辛丑,侯濞爲吳王,國除。 | ||||||||||||||||||||||||||||||||||||||||||||||||||||||||||||
慎陽 【索隱】慎陽,屬汝南。如淳曰:「音震。」闞駰曰:「合作『慎陽』,永平五年,失印更刻,遂誤以『水』爲『心』。」續漢書作「慎陽」也。 | 爲淮陰侯舍人,告淮陰侯信反,侯,二千戶。 | 二 十一年十二月甲寅,侯欒說元年(一〇八)。【索隱】漢表作「樂說」。 | 七 | 八 | 二十三 | 十二 | 四 中六年,靖侯願之元年。 | 二十二 建元元年,侯買之元年。 |
元狩五年,侯買之坐鑄白金弃市,國除。 | 百三十一 | |||||||||||||||||||||||||||||||||||||||||||||||||||||
禾成 【索隱】漢志闕。 | 以卒漢五年初從(一〇九),以郎中擊代,斬陳豨,侯,千九百戶。 | 二 十一年正月己未,孝侯公孫耳元年。【索隱】漢表「耳」作「昔」。 | 七 | 八 | 四 | 九 五年,懷侯漸元年。 十四年,侯漸薨,無後,國除。 | 百十七 | ||||||||||||||||||||||||||||||||||||||||||||||||||||||||
堂陽 【索隱】縣名,屬鉅鹿。 | 以中涓從起沛,以郎入漢,以將軍擊籍,爲惠侯。坐守滎陽降楚免,後復來,以郎擊籍,爲上黨守,擊豨,侯,八百戶。 | 二 十一年正月己未,哀侯孫赤元年。 | 七 | 八 元年,侯德元年。 | 二十三 | 十二 中六年,侯德有罪,國除。 | 七十七 | ||||||||||||||||||||||||||||||||||||||||||||||||||||||||
祝阿 【索隱】縣名,屬平原。 | 以客從起齧桑,以上隊將入漢,以將軍定魏太原,破井陘,屬淮陰侯,以缻度軍擊籍及攻豨,侯,八百戶。 | 二 十一年正月己未,孝侯高邑元年。 | 七 | 八 | 四 | 十四 五年,侯成元年。 後三年,侯成坐事國人過律,國除。 | 七十四 | ||||||||||||||||||||||||||||||||||||||||||||||||||||||||
長脩 【索隱】縣名,屬河東。 | 以漢二年用御史初從出關,以內史擊諸侯,功比須昌侯,以廷尉死事,千九百戶。 | 二 十一年正月丙辰,平侯杜恬元年。【集解】一云「杜恪」。【索隱】案位次曰「信平侯」。 | 二 | 五 三年,懷侯中元年。 | 八 | 四 | 十九 五年,侯喜元年。 | 八 罪絕。 | 陽平五 中五年,復封侯相夫元年。 | 三十三 元封四年,侯相夫坐爲太常與樂令無可當鄭舞人擅繇不如令,闌出函谷關,國除。 | 百八 | ||||||||||||||||||||||||||||||||||||||||||||||||||||
江邑 【索隱】漢志闕。 | 以漢五年爲御史,用奇計徙御史大夫周昌爲趙相而代之,從擊陳豨,功侯(一一〇),六百戶。 | 二 十一年正月辛未,侯趙堯元年。 | 七 |
元年,侯堯有罪,國除。 | |||||||||||||||||||||||||||||||||||||||||||||||||||||||||||
營陵 【索隱】縣名,屬北海。 | 以漢三年爲郎中(一一一),擊項羽,以將軍擊陳豨,得王黃,爲侯。與高祖疏屬劉氏,世爲衛尉。萬二千戶。 | 二 十一年,侯劉澤元年。 | 七 | 五 六年,侯澤爲琅邪王,國除。 | 八十八 | ||||||||||||||||||||||||||||||||||||||||||||||||||||||||||
土軍 【索隱】包愷云:「地理志,西河有土軍縣。」 | 高祖六年爲中地守,以廷尉擊陳豨,侯,千二百戶。就國,後爲燕相。 | 二 十一年二月丁亥,武侯宣義元年。【索隱】案位次曰「信成侯」。 | 五 | 二 六年,孝侯莫如元年。 | 八 | 二十三 | 二 | 十四 三年,康侯平元年。 | 五 | 八 建元六年,侯生元年。 元朔二年,生坐與人妻姦罪,國除。 | 百二十二 | ||||||||||||||||||||||||||||||||||||||||||||||||||||
廣阿 【索隱】縣名,屬鉅鹿。 | 以客從起沛,爲御史,守豐二歲,擊籍,爲上黨守,陳豨反,堅守,侯千八百戶。後遷御史大夫。 | 二 十一年二月丁亥,懿侯任敖元年。 | 七 | 八 | 二 | 一 三年,夷侯竟元年。 | 二十 四年,敬候但元年。 | 十六 | 四 | 二十一 建元五年,侯越元年(一一二)。 元鼎二年,侯越坐爲太常廟酒酸,不敬,國除。 | 八十九 | ||||||||||||||||||||||||||||||||||||||||||||||||||||
須昌 【索隱】縣名,屬東郡。 | 以謁者漢王元年初起漢中,雍軍塞陳,謁上(一一三),上計欲還,通,後爲河閒守,陳豨反,誅都尉相如,功侯,千四百戶。 | 二 十一年二月己酉,貞侯趙衍元年。 | 七 | 八 | 十五 | 四 十六年,戴侯福元年。 | 四 後四年,侯不害元年。 | 四 五年,侯不害有罪,國除。 | 百七 | ||||||||||||||||||||||||||||||||||||||||||||||||||||||
臨轅 【索隱】漢志闕。 | 初起從爲郎,以都尉守蘄城,以中尉侯,五百戶。 | 二 十一年二月乙酉,堅侯戚鰓元年。 | 四 | 三 五年,夷侯觸龍元年。 | 八 | 二十三 | 三 | 十三 四年,共侯忠元年。 | 三 | 二十五 建元四年,侯賢元年。 元鼎五年,侯賢坐酎金,國除。 | 百十六 | ||||||||||||||||||||||||||||||||||||||||||||||||||||
汲 【索隱】漢表作「伋」。伋與汲並縣名,屬河內。 | 高祖六年爲太僕,擊代豨,有功,侯,千二百戶。爲趙太傅。 | 二 十一年二月己巳,終侯公上不害元年。【索隱】公上,姓;不害,名也。 | 一 | 六 二年,夷侯武元年。 | 八 | 十三 | 十 十四年,康侯通元年。 | 十六 | 一 | 九 建元二年,侯廣德元年。 |
元光五年,廣德坐妻精大逆罪,頗連廣德,弃市,國除。 | 百二十三 | |||||||||||||||||||||||||||||||||||||||||||||||||||
寧陵 【索隱】縣名,屬陳留。 | 以舍人從陳留,以郎入漢,破曹咎成皋,爲上皆隨馬,以都尉擊陳豨(一一四),功侯,千戶。 | 二 十一年二月辛亥,夷侯呂臣元年。 | 七 | 八 | 十 | 十三 十一年,戴侯射元年。 | 三 | 一 四年,惠侯始元年。 五年,侯始薨,無後,國除。 | 七十三 | ||||||||||||||||||||||||||||||||||||||||||||||||||||||
汾陽 【索隱】縣名,屬太原。 | 以郎中騎千人前二年從起陽夏,擊項羽,以中尉破鐘離昧,功侯。 | 二 十一年二月辛亥,侯靳彊元年。【索隱】壯侯靳彊。 | 七 | 二 | 六 三年,共侯解元年。 | 二十三 | 四 | 十二 五年,康侯胡元年。 絕。 | 江鄒十九 元鼎五年,侯石元年。 |
太始四年五月丁卯,侯石坐爲太常,行太僕事,治嗇夫可年,益縱年,國除。 | 九十六 | ||||||||||||||||||||||||||||||||||||||||||||||||||||
戴 【索隱】戴,地名,音再。應劭云:「章帝改曰考城,在故留縣也。」 | 以卒從起沛,以卒開沛城門,爲太公僕;以中廏令擊豨(一一五),侯,千二百戶。 | 二 十一年三月癸酉,敬候彭祖元年。【索隱】戴敬候秋彭祖,漢表作「祕」,音轡;又韋昭音符篾反。今檢史記諸本並作「秋」。今見有姓秋氏。 | 七 | 二 | 六 三年,共侯悼元年。 | 七 | 十六 八年,夷侯安國元年。 | 十六 | 十六 | 十二 元朔五年,侯安期元年。 | 二十五 元鼎五年,侯蒙元年。 後元五年甲戌,坐祝詛,無道,國除(一一六)。 | 百二十六 | |||||||||||||||||||||||||||||||||||||||||||||||||||
衍 【索隱】漢志闕。 | 以漢二年爲燕令,以都尉下楚九城,堅守燕,侯,九百戶。 | 二 十一年七月乙巳(一一七),簡侯翟盱【索隱】況于反。元年。 | 七 | 三 | 二 四年,祗侯山元年。 | 三 六年,節侯嘉元年。 | 二十三 | 十六 | 二 | 十 建元三年,侯不疑元年。 元朔元年,不疑坐挾詔書論罪,國除。 | 百三十 | ||||||||||||||||||||||||||||||||||||||||||||||||||||
平州 【索隱】漢志闕。晉書地道記屬巴郡。 | 漢王四年,以燕相從擊籍,還擊荼,以故二千石將爲列侯,千戶。 | 二 十一年八月甲辰,共侯昭射彫尾元年。【索隱】昭射,姓;掉尾,名也。 | 七 | 八 | 一 | 三 二年,戴侯福元年。 | 四 五年,懷侯它人元年。 | 十五 九年,孝侯馬童元年。 | 十四 | 二 後二年,侯昧元年。 | 二十三 元狩五年,侯昧坐行馳道中更呵馳去罪,國除。 | 百十一 | |||||||||||||||||||||||||||||||||||||||||||||||||||
中牟 【索隱】縣名,屬河南。 | 以卒從起沛,入漢,以郎中擊布,功侯,二千三百戶。始高祖微時有急,給高祖一馬,故得侯。 | 一 十二年十月乙未,共侯單父聖元年。【索隱】漢表作「單父左車」。 | 七 | 八 | 七 | 五 八年,敬候繒元年。 | 十一 十三年,戴侯終根元年。 | 十六 | 十 | 十八 元光五年,侯舜元年。 元鼎五年,侯舜坐酎金,國除。 | 百二十五 | ||||||||||||||||||||||||||||||||||||||||||||||||||||
邔 【集解】漢書音義曰:「音巨己反。」【索隱】邔,縣名,屬南郡。漢書音義音其己反。周成雜字解詁云:「邔音跽。」 | 以故羣盜長爲臨江將(一一八),而爲漢擊臨江王及諸侯,破布,功侯,千戶。 | 一(一一九) 十二年十月戊戌,莊侯黃極中元年。 | 七 | 八 | 十一 | 九 十二年,慶侯榮盛元年。 | 三 後五年,共侯明元年。 | 十六 | 十六 | 八 元朔五年,侯遂元年。 元鼎元年,遂坐賣宅縣官故貴,國除。 | 百十三 | ||||||||||||||||||||||||||||||||||||||||||||||||||||
博陽 【索隱】縣名,屬彭城(一二〇)。 | 以卒從起豐,以隊卒入漢(一二一),擊籍成皋,有功,爲將軍,布反,定吳郡,侯,千四百戶。 | 一 十二年十月辛丑(一二二),節侯周聚元年。 | 七 | 八 | 八 | 十五 九年,侯遬元年。 | 十一 中五年,侯遬奪爵一級,國除。 | 五十三 | |||||||||||||||||||||||||||||||||||||||||||||||||||||||
陽義 【集解】徐廣曰:「一作『羨』。」【索隱】漢表作「義」作「羨」也。陽羨,縣屬丹陽。 | 以荆令尹漢王五年初從,擊鐘離昧及陳公利幾,破之,徙爲漢大夫,從至陳,取韓信,還爲中尉(一二三),從擊布,功侯,二千戶。 | 一 十二年十月壬寅,定侯靈常元年。 | 七 | 六 | 二 七年,共侯賀元年。 | 六 | 六 七年,哀侯勝元年。 十二年,侯生薨,無後,國除。 | 百十九 | |||||||||||||||||||||||||||||||||||||||||||||||||||||||
下相 【索隱】縣名,屬臨淮。 | 以客從起沛,用兵從擊破齊田解軍,以楚丞相堅守彭城,距布軍,功侯,二千戶。 | 一 十二年十月己酉(一二四),莊侯冷耳元年。 | 七 | 八 | 二 | 二十一 三年,侯慎元年。 | 二 三年三月,侯慎反,國除。 | 八十五 | |||||||||||||||||||||||||||||||||||||||||||||||||||||||
德 【索隱】漢志闕;表在濟南。 | 以代頃王子侯。頃王,吳王濞父也;廣,濞之弟也。 | 一 十二年十一月庚辰,哀侯劉廣元年。 | 七 | 二 | 六 三年,頃侯通元年。 | 二十三 | 五 | 十一 六年,侯齕元年。 | 二十七 | 一 元鼎四年,侯何元年。 元鼎五年,侯何坐酎金,國除。 | 百二十七 | ||||||||||||||||||||||||||||||||||||||||||||||||||||
高陵 【索隱】高陵,縣,志屬琅邪也。 | 以騎司馬漢王元年從起廢丘,以都尉破田橫、龍且,追籍至東城,以將軍擊布,九百戶。 | 一 十二年十二月丁亥(一二五),圉侯王周元年。【索隱】漢表作「王虞人」。 | 七 | 二 | 六 三年,惠侯并弓元年。 | 十二 | 十一 十三年,侯行元年。 | 二 三年,反,國除。 | 九十二 | ||||||||||||||||||||||||||||||||||||||||||||||||||||||
期思 【索隱】縣名,屬汝南。 | 淮南王布中大夫,有郄,上書告布反,侯,二千戶。布盡殺其宗族。 | 一 十二年十二月癸卯,康侯賁赫元年。【索隱】賁,姓。音肥,又如字。 | 七 | 八 | 十三 十四年,赫薨,無後,國除。 | 百三十二 | |||||||||||||||||||||||||||||||||||||||||||||||||||||||||
榖陵 【索隱】漢志闕。 | 以卒從,前二年齊柘,擊籍,定代,爲將軍,功侯。 | 一 十二年正月乙丑,定侯馮谿元年。【索隱】表作「馮谿」。 | 七 | 八 | 六 | 十七 七年,共侯熊元年。 | 二 | 二 三年,隱侯卬元年。 | 十二 五年,獻侯解元年。 | 三 建元四年,侯偃元年。 | 百五 | ||||||||||||||||||||||||||||||||||||||||||||||||||||
戚 【索隱】漢志闕。晉地道紀屬東海。 | 以都尉漢二年初起櫟陽,攻廢丘,破之,因擊項籍,別屬丞相韓信(一二六),破齊軍,攻臧荼,遷爲將軍,擊信,侯,千戶(一二七)。 | 一 十二年十二月癸卯,圉侯季必元年(一二八)。【索隱】案:灌嬰傳,重泉人李必,此作「季」,誤也(一二九)。 | 七 | 八 | 三 | 二十 四年,齊侯班元年(一三〇)。 | 十六 | 二 | 二十 建元三年,侯信成元年。 元狩五年,侯信成坐爲太常,縱丞相侵神道壖,不敬,國除。 | 九十 | |||||||||||||||||||||||||||||||||||||||||||||||||||||
壯 【集解】徐廣曰:「一作『莊』。」【索隱】徐廣云一作「莊」。漢表作「嚴」。 | 以楚將漢王三年降,起臨濟,以郎中擊籍、陳豨,功侯,六百戶。 | 一 十二年正月乙丑,敬候許倩元年。【索隱】壯敬候許猜。猜音偲。 | 七 | 八 | 二十三 | 一 | 十五 二年,共侯恢元年。 | 一 | 九 建元二年,殤侯則元年。 | 十五 元光五年,侯廣宗元年。 元鼎元年,侯廣宗坐酎金,國除(一三一)。 | 百十二 | ||||||||||||||||||||||||||||||||||||||||||||||||||||
成陽 【索隱】縣名,屬汝南。 | 以魏郎漢王二年從起陽武,擊籍,屬魏豹,豹反,屬相國彭越,以太原尉定代,侯,六百戶。 | 一 十二年正月乙酉,定侯意(一三二)【索隱】成陽定侯奚意。元年。 | 七 | 八 | 十 | 十三 十一年,侯信元年。 | 十六 |
建元元年,侯信罪鬼薪,國除。 | 百一十 | ||||||||||||||||||||||||||||||||||||||||||||||||||||||
桃 【索隱】縣名,屬信都。 | 以客從,漢王二年從起定陶,以大謁者擊布,侯,千戶。爲淮陰守。項氏親也,賜姓。 | 一 十二年三月丁巳(一三三),安侯劉襄元年。 | 七 | 一 奪,絕。 | 七 二年,復封襄。 | 九 | 十四 十年,哀侯舍元年。 | 十六 景帝時,爲丞相。 | 十三 建元元年,厲候申元年(一三四)。 | 十五 元朔二年,侯自爲元年。 |
元鼎五年,侯自爲坐酎金,國除。 | 百三十五 | |||||||||||||||||||||||||||||||||||||||||||||||||||
高粱 【索隱】漢志闕。 | 食其兵起以客從擊破秦,以列侯入漢,還定諸侯,常使約和諸侯,列卒兵聚,侯,功比平侯嘉。以死事,子疥襲食其功侯,九百戶。 | 一 十二年三月丙寅,共侯酈疥元年。 | 七 | 八 | 二十三 | 十六 | 八 | 十 元光三年,侯勃元年。 元狩元年,坐詐詔衡山王取金,當死,病死,國除(一三五)。 | 六十六 | ||||||||||||||||||||||||||||||||||||||||||||||||||||||
紀信(一三六) 【索隱】漢志闕。 | 以中涓從起豐,以騎將入漢,以將軍擊籍,後攻盧綰,侯,七百戶。 | 一 十二年六月壬辰,匡侯陳倉元年。 | 七 | 二 | 六 三年,夷侯開元年。 | 十七 | 六 後二年(一三七),侯陽元年。 | 二 三年,陽反,國除。 | 八十 | ||||||||||||||||||||||||||||||||||||||||||||||||||||||
甘泉 【集解】徐廣曰:「一作『景』。」【索隱】案:志甘泉闕,疑甘泉是甘水。漢表作「景侯」也。 | 以車司馬漢王元年初從起高陵,屬劉賈,以都尉從軍,侯。 | 一 十二年六月壬辰,侯王竟【索隱】壯侯王競。元年。 | 六 | 一 七年,戴侯莫搖元年。 | 八 | 十 | 十三 十一年,侯嫖【索隱】匹妙反。漢書作「嬹」,許孕反。說文:「嬹,悅也。」元年。 | 九 十年,侯嫖有罪(一三八),國除。 | 百六 | ||||||||||||||||||||||||||||||||||||||||||||||||||||||
煑棗 【索隱】徐廣云:「在宛句。」 | 以越連敖從起豐,別以郎將入漢,擊諸侯,以都尉侯,九百戶。 | 一 十二年六月壬辰,靖侯赤【索隱】煑棗端侯棘朱。漢表作「端侯革朱」,革音棘,亦作「朿」(一三九),誤也。棘,姓,蓋子成之后也。元年(一四〇)。 | 七 | 八 | 一 | 二十二 二年,赤子康侯武元年(一四一)。 | 八 | 二 中二年,昌元年。 中四年,有罪,國除。 | 七十五 | ||||||||||||||||||||||||||||||||||||||||||||||||||||||
張 【索隱】縣名,屬廣平。 | 以中涓騎從起豐,以郎將入漢,從擊諸侯,七百戶。 | 一 十二年六月壬辰,節侯毛澤之元年(一四二)。【索隱】毛澤之亦作「釋之」也。 | 七 | 八 | 十 | 二 十一年,夷侯慶元年。 | 十一 十三年,侯舜元年。 | 十二 中六年,侯舜有罪,國除。 | 七十九 | ||||||||||||||||||||||||||||||||||||||||||||||||||||||
鄢陵 【索隱】縣名,屬潁川。 | 以卒從起豐,入漢,以都尉擊籍、荼,侯,七百戶。 | 一 十二年中,莊侯朱濞元年。 | 七 | 三 | 五 四年,恭候慶元年。 | 六 七年,恭候慶薨,無後,國除。 | 五十二 | ||||||||||||||||||||||||||||||||||||||||||||||||||||||||
菌 【集解】徐廣曰:「一作『鹵』。」【索隱】漢志闕。菌音求隕反。徐作「鹵」,音魯。又作「齒」。 | 以中涓前元年從起單父,不入關,以擊籍、布、燕王綰,得南陽,侯,二千七百戶, | 一 十二年(一四三),莊侯張平元年。 | 七 | 四 | 四 五年,侯勝元年。 | 三 四年,侯勝有罪,國除。 | 四十八 |
【索隱述贊】聖賢影響,風雲潛契。高祖膺籙,功臣命世。起沛入秦,憑謀仗計。紀勳書爵,河盟山誓。蕭曹輕重,絳灌權勢。咸就封國,或萌罪戾。仁賢者祀,昏虐者替。永監前脩,良慚固蔕。
校勘記
(一) 表見其文 「見」字原無,據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補。
(二) 太初元年盡後元二年十八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此『太初』一下十一字,乃後人妄續,當削之。」
(三) 蟲達 原作「蠱逢」,據耿本、黃本、彭本、柯本、殿本改。按:王念孫雜志史記第二:「『蠱逢』,當依漢表作『蟲達』,字之誤也。古有蟲姓,無蠱姓。」
(四) 漢表作清河 「作」字原無,據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補。
(五) 侯頗坐尚公主與父御婢姦罪自殺 「坐」字原無,據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補。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元鼎二年,坐尚公主與父御婢姦,自殺。」
(六) 騎將 原作「魏將」,據景祐本改。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亦作「騎將」。
(七) 頃侯靖元年 此上原有「隨」字。梁玉繩志疑卷一一:「『隨』字衍。」按:本書卷九八傅靳蒯成列傳無「隨」字,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同,今據刪。
(八) 侯偃坐與淮南王謀反 「侯」字原無,據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補。
(九) 廣嚴 錢大昕考異卷二:「『嚴』字衍文。」
(一〇) 擊項羽鐘離昧功侯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漢表『項籍』下有『將』字,是。」
(一一) 都浙 「浙」,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漸」,顏師古注:「漸,水名。在丹陽黝縣南蠻中。」
(一二) 十一年 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十二年」。
(一三) 以公主改封隆慮 「主」,原作「王」,據會注本改。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孝景中五年侯融以長公主子侯」。
(一四) 九年子台封酈侯元年 漢書卷一八外戚恩澤侯表作「侯台嗣,高祖九年更封爲酈侯,四年,高后元年,爲呂王」,疑此有脫誤。
(一五) 八年祿爲趙王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八年』乃『七年』之誤。祿爲趙王在高后七年。」按:本書卷九呂太后本紀呂祿爲趙王在高后七年秋,卷二二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亦在七年。然卷一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高后八年云:「(趙)初王呂祿元年,呂后兄子,胡陵侯。誅,國除。」漢書卷一八外戚恩澤侯表云:「漢陽侯祿,種弟,高后元年九月丙寅封。八年,爲趙王,追尊康侯曰趙昭王,九月,反,誅。」史、漢載呂祿王趙,或在七年,或在八年,蓋史料參差,而非魯魚亥豕之比。
(一六) 同祿弟 「弟」,殿本作「母」,疑是。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高后二年,封何夫人祿母同爲酇侯。」卷三九蕭何傳:「孝惠二年,何薨,謚曰文終侯。子祿嗣,薨,無子。高后乃封何夫人同爲酇侯。」
(一七) 封何曾孫恭候慶元年 「曾」字原無。梁玉繩志疑卷一一:「史詮曰『曾孫』,缺『曾』字。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曾孫」,卷六武帝紀云「封故相國蕭何曾孫慶爲列侯」,卷三九蕭何傳云「武帝元狩中,復下詔御史『以酇戶二千四百封何曾孫慶爲酇侯』」。今據補。
(一八) 有罪絕 「絕」字原無,據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補。
(一九) 侯終根元年 此上疑當有「今」字。按:表序云「至太初百年之閒,見侯五」,曲周侯酈終根在「見侯」之列,當如平陽侯曹宗書「今侯」。
(二〇) 後元二年侯終根坐咒詛誅國除 此十三字當爲衍文。曲周侯酈終根在「見侯」之列,其失國事當爲後人增竄;終根在位之年「二十八」三字,亦後人所加。
(二一) 元年爲右丞相三年免復爲丞相 疑文有脫誤。按:漢書卷一九下百官公卿表下云「(孝文元年)太尉周勃爲右丞相,八月辛未免,(二年)十一月乙亥,絳侯勃復爲丞相,(三年)十二月,丞相勃免」。
(二二) 七爲丞相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七』下缺『年』字。」按:此「年」字蓋承上「其三年爲太尉」而省。下潁陰侯云「其一,爲太尉;三,爲丞相」,北平侯張倉云「其四爲丞相,五歲罷」,均同此例,則「年」字亦不必有。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皆無「年」字。殿本有,或後人所增。
(二三) 中六年 原作「中五年」。張文虎札記卷二:「志疑云:『本傳及漢表並作「中六年」。』案:它廣以孝景七年嗣位,至中五年凡六年,與表端『六』字合,則作『中六年』是,『五』字誤。」今據改。
(二四) 市人子 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無「荒侯」二字。
(二五) 封嬰孫賢爲臨汝侯賢元年 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無「賢爲」二字。汲古閣集解本不重「侯」字。梁玉繩志疑卷一一:「表例更封國名皆中間大書,此誤也。當中書『臨汝』二字,刪『賢爲臨汝侯』五字。」按:梁說是。依表例,此當作「臨汝封嬰孫侯賢元年」。下表云「(安陽)中二年,封昌孫左車(元年)」,云「(繩)中元年,封成孫應元年」,云「(睢陽)元光三年,封偃孫侯廣元年」,文例皆同。
(二六) 封昌孫左車 依表例,「孫」下有「侯」字,句下當有「元年」二字。梁玉繩志疑卷一一以爲此當作「封昌孫侯左車元年」。參見上條。
(二七) 罷軍 原作「霸軍」。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漢表作『罷軍』,是古人多取罷軍爲名也。」今據改。
(二八) 四十萬 本書卷八高祖本紀作「三十萬」。
(二九) 此處疑脫「三十一」三字。按:殿本史記考證:「此侯闕位次,漢表作『三十一』。以本紀證之,費將軍與孔將軍分居左右,功應相類,蓼侯第三十,則費侯第三十一是也。史表脫耳。」
(三〇) 屬淮陽 「淮陽」,原作「淮陰」,據耿本、黃本、彭本、索隱本、柯本、凌本、殿本改。按:漢書卷二八下地理志下陽夏屬淮陽國。
(三一) 自立爲王 「王」,原作「燕」。梁玉繩志疑卷一一:「『燕』字誤,當作『王』。」張文虎札記卷二:「韓信盧綰傳作『自立爲代王』。」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自爲王」。今據改。
(三二) 以趙將從起鄴 疑「趙」當作「越」,「鄴」當作「薛」。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以越將從起薛」。漢書卷二五下郊祀志下「丁夫人」顏師古注引應劭曰:「丁夫人,其先丁復,本越人,封陽都侯,夫人其後,以詛軍爲功。」
(三三) 頃侯臣元年 「臣」,原作「世」。梁玉繩十一卷一一:「漢表作『臣』是,即項羽紀之呂臣也,『世』字誤。」按:本書卷八高祖本紀:「呂臣爲司徒,其父呂青爲令尹。」索隱:「按表,青封信陽侯。」今據改。
(三四) 八十一 殿本史記考證:「(臣召南)按:漢表作呂青位次『八十七』。據表中有『比堂邑侯』語,堂邑侯第八十六,則漢表是也。此表『一』字訛。」夏燮校漢書八表卷四:「(史表)第作八十一,與下杜得臣複。證之『功比堂邑侯』語,堂邑八十六,此正八十七也。」
(三五) 四十一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東武侯第當是二十一,若在四十一,則與高苑同位矣,此誤。」按:表云高苑侯「比斥丘侯」,斥丘侯位四十。史表東武、高苑皆位四十一,而無「二十一」,故梁氏云東武侯當是二十一也。
(三六) 率將二千五百人 「率將」,疑當作「將卒」。王念孫雜志史記第二:「『率將二千五百人』當依漢表作『將卒二千五百人』,上文陽夏侯陳豨以特將將卒五百人,即其證。今本『將卒』二字誤倒,『卒』字又誤作『率』。」
(三七) 二歲十月 「二歲」,當依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一歲」。按:漢書卷一上高帝紀上秦二世二年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高祖元年冬十月至霸上,歷時正一歲十月。
(三八) 以騎隊率先降翟王 「率」,原作「卒」。梁玉繩志疑卷一一:「『卒』字誤,漢表作『帥』是。」張文虎札記卷二:「『卒』當爲『率』,與『帥』古通。」今據改。
(三九) 十一 原作「二」,據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改。
(四〇) 連將 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重將」。
(四一) 圉侯蟲達元年 「蟲達」,原作「蠱逢」,據索隱本改。按:王念孫雜志史記第二:「『蠱逢』,當依漢表作『蟲達』,字之誤也。古有蟲姓,無蠱姓。」
(四二) 十三 張文虎札記卷二:「孝景止十六年,去垣五年,餘十一年,此『十三』字有誤。據漢表,侯捷於孝文十四年復封,十八年復免,孝景中五年復封。垣侯捷十八年當孝文後二年,下距孝景帝四(年),凡十六年,無復封事,與史不同。」
(四三) 皋柔 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皇柔」。
(四四) 別定魏齊爲王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漢表原『定魏、趙,爲齊王』是也,此誤。定魏、趙、齊乃韓信之大功,而書曰『爲齊王』,則定齊不必言矣。」
(四五) 初南宮侯張生尚之 「生」,原作「坐」,據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改。按:表下云「中三年,(南宮)侯生元年」。
(四六) 三十九 原作「二十六」,據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改。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三十九」。考厭次侯列二十四,本表成侯、故城侯皆云「功比厭次侯」,分列二十五、二十六,正得其宜。知柳丘當依漢表列三十九。
(四七) 漢王顧謂賀祁子留彭城軍執圭東擊羽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執圭』上脫『以』字,此其缺也。『祁』字當衍,『子』字漢表訛『王』。」張文虎札記卷二:「『軍』疑『用』字之誤。」按:集解引徐廣曰「漢王顧歎賀祁」,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云「漢王顧謂賀祈王」,容齋續筆卷八注云「史記作『侯』」。知「祁」字非衍文。疑此處文有譌誤。
(四八) 封中母侯疵也 據集解,疑當作「封母疵也」。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侯涓亡子,封母底爲侯。」
(四九) 侯方奪侯 「方」,會注本作「開方」,與上文合。
(五〇) 張戉 原作「張成」。王念孫雜志史記第二:「索隱本作『張成』,注云:『漢表作張越。』引之曰:史記作『成』者,『戉』之誤也。『戉』與『越』同音,故漢表作『越』。『戉』與『成』相似,故史記誤作『成』。」今據改。
(五一) 以連敖前元年從起單父 「起」字原無。梁玉繩志疑卷一一:「『從』下缺『起』字。」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表有「起」字。今據補。
(五二) 還定三秦屬悼武王以都尉擊籍功侯 此十五字原無,據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柯本、凌本、殿本補。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云:「以連敖前元年從起單父,以塞路入漢,還定三秦,屬周呂侯,以都尉擊項籍,功侯。」「周呂侯」即「悼武王」。漢書卷九七上外戚傳上云追尊「兄周呂侯爲悼武王」是也。史表此欄名「侯功」,依表例當載還定三秦、擊籍諸事。陽都、曲城二敍封侯之功,文例皆與此相近。
(五三) 爲郎騎將 「將」字原無。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漢表『騎』下有『將』字,此脫。」今據補。
(五四) 有罪除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除』當作『絕』,表例也。」按:殿本、會注本作「絕」。
(五五) 發婁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通以孝景中五年復封發婁侯,中六年國除,在位一年,則當中書『一』字,此闕。」
(五六) 絳陽 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終陵」。王念孫雜志漢書第二:「地理志無終陵縣,『終陵』當爲『於陵』。濟南郡之屬縣也。」按:王說是。漢表云「元康四年,曾孫於陵大夫告詔復家」,是其明證。
(五七) 恭候勃齊元年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漢表無『齊』字,是也。若名『勃齊』,則恭候之父不得謚『齊』矣。」
(五八) 前四年 張文虎札記卷二:「『前』字衍。」按:「前」字非衍文。文帝有前元、後元,景帝有前、中、後元。史記諸表記事,於「前元」之「前」,或書或省,其例不一。
(五九) 以舍人從起碭 「起」字原無。梁玉繩志疑卷一一:「『從』下缺『起』字。」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有「起」字。今據補。
(六〇) 擊破籍侯武城 「侯」字原無。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破籍侯成武」。梁玉繩志疑卷一一以爲此處闕「侯」字,今據補。又,梁玉繩志疑:「攷成武在曹州,此侯爲東郡都尉,自當封成武。」按:梁說是。本書卷一六秦楚之際月表秦二世三年十月「攻破東郡尉及王離軍於成武南」,卷五四曹相國世家「從攻東郡尉軍,破之成武南」,卷九五樊酈滕灌列傳「從攻圍東郡守尉於成武」、「嬰初以中涓從,擊破東郡尉於成武及秦軍於杠里」,皆其證。然據集解、索隱,則徐廣、司馬貞所見之本已誤,今姑仍其舊。
(六一) 封孝惠魯元出睢水中 「睢水」,原作「淮水」。張文虎札記卷二:「『淮』字誤,陳丞相世家集解作『睢』。」今據改。
(六二) 封雍侯 「封」,原作「于」。張文虎札記卷二:「據陳丞相世家集解疑當作『封』。」今據改。
(六三) 從起碭中 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無「中」字。
(六四) 武侯客 紹興本作「武侯容」。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式侯吾客」。
(六五) 食其從一歲 「一歲」一誤。按:據本書卷八高祖本紀、卷一六秦楚之際月表,呂后入楚在漢二年四月,其歸漢在四年九月。
(六六) 秋舉蕭何功侯 「秋」,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同。本書卷五三蕭相國世家「於是因鄂君故所食關內侯邑封爲安平侯」集解引作「秩」。梁玉繩志疑卷一一:「孫侍御云『秋』,一本作『秩』,屬上讀。」
(六七) 有罪絕國除 張文虎札記卷二:「『國除』字疑衍。」按:「絕」與「國除」重複,當衍其一。
(六八) 千三百戶 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本書卷九六張丞相列傳並作「千二百戶」。
(六九) 五歲罷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五』上缺『十』字。」按:本書卷九六張丞相列傳:「蒼爲丞相十五歲而免。」漢書卷一九下百官公卿表下張蒼孝文四年爲丞相,後元二年免,前後凡十五歲。
(七〇) 侯預元年 「預」,疑當作「顡」。參見下條。
(七一) 侯預坐臨諸侯喪後不敬國除 「預」,景祐本、殿本作「類」,本書卷九六張丞相列傳、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同。索隱引漢書作「毅」。王念孫雜志史記第五以爲「預」、「類」、「毅」皆「顡」字之譌。
(七二) 功比戴侯彭祖 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功比軑侯」。夏燮校漢書八表卷四:「軑侯第一百二十,平皋功與之比,故百二十一也。史表比戴侯彭祖,誤。」
(七三) 在桐柏山下復水之陽也 「下復水」,疑當作「大復山」。按:水經注卷三〇淮水:「(復陽)在桐柏大復山之陽,故曰復陽也。」本書卷二夏本紀「桐柏至於負尾」索隱:「桐柏一名大復山。」漢書卷二八上地理志上南陽郡「復陽」顏師古注引應劭:「在桐柏山下復山之陽。」「下復山」亦當爲「大復山」之誤。
(七四) 陽河 疑當作「陽阿」。按:序言「至太初百年之閒,見侯五」正義云仁爲「陽阿侯」。王念孫雜志漢書第二:「史表亦作『陽河』,而索隱云『縣名,屬上黨』,則當作『陽阿』。地理志曰『上黨郡陽阿』。水經注沁水注曰『陽泉水東逕陽陵城南,即陽阿縣之故城也,漢高帝七年封卞訢爲侯國』是其證。『阿』『河』形聲相亂,故『阿』譌作『河』。」
(七五) 齊哀侯元年 索隱本作「陽河齊侯卞訢」,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無「哀」字,疑此衍「哀」字,脫侯名。
(七六) 中絕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中絕』二字衍。」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侯午孝景中四年嗣,三十三年薨。埤山共侯章元鼎四年更封,則未嘗中絕也。
(七七) 二十征和三年十月與母坐詛大逆無道國除 此事在太初後,當爲後人增竄。
(七八) 七年三月壬寅 「壬寅」,原作「丙寅」,據殿本改。按: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漢表作『壬寅』,是也。高祖七年三月無丙寅。」
(七九) 擊諸侯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漢表作『擊項籍』,是也。」
(八〇) 七月丙申 「丙申」,原作「丙辰」。張文虎札記卷二:「志疑云『七月無丙辰』。案:漢表作『丙申』,是。」按:景祐本作「丙申」,今據改。
(八一) 爲鬼薪 「爲」字原無。梁玉繩志疑卷一一:「『鬼』上缺『爲』字。」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有「爲」字。今據補。
(八二) 深澤 深澤侯以八年十月癸丑封,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同。柏至、中水、杜衍、赤泉四侯皆以七年封,深澤侯不應居四人之前,宜移置栒侯之後。
(八三) 一年絕 「絕」,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作「薨」。
(八四) 駢憐 殿本作「駢隣」,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及顏師古注作「駢鄰」。
(八五) 漢表師古曰二馬曰駢憐謂駢兩騎爲軍翼也說讀曰稅讀曰稅說衛謂軍行止舍主爲衛也 張文虎札記卷二:「此蓋後人引漢書注,非集解文。」按:張說是。集解不應引顏師古說。又,「主」,原作「王」,據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改。
(八六) 說衛者說稅也稅衛謂軍行初稅之時王爲衛也 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無。「王」當作「主」。參見上條。
(八七) 十月戊辰 「十月」,原作「七月」。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漢表『十月戊辰』是,此譌作『七』。」今據改。按:柏至侯若以七年七月封,則不當置於中水、杜衍、赤泉三候之前。
(八八) 安如 原作「如安」,據景祐本改。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亦作「安如」。
(八九) 後共斬項羽 「後」,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復」。
(九〇) 從曹咎軍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史詮謂『從』下缺『破』字,是也。」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從」下有「破」字。
(九一) 恭候石元年 「石」,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作「右」。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古」。
(九二) 漢王元年從起下邽 「起」字原無。梁玉繩志疑卷一一引史詮以爲缺「起」字。張文虎札記卷二:「漢表有(起)。」按:依表例當有「起」字,今據補。
(九三) 三月辛卯 「辛卯」,原作「辛巳」。張文虎札記卷二:「此侯封次在丙戌後,漢表作『辛卯』,是。」今據改。
(九四) 四月辛卯 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四月辛卯」。梁玉繩志疑卷一一:「吳房之封是三月辛卯,安得四月又有辛卯?蓋『辛酉』之訛也。」張文虎札記卷二:「四月無辛卯。」
(九五) 莊侯魏選元年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選』又『遬』之誤。將相表、漢表、水經注並作『遬』。」按:本書卷二二漢興以來諸名臣將相表「甯侯遬」集解引徐廣曰:「遬姓魏。」則徐廣所見本正作「魏遬」。卷一一〇匈奴列傳亦云「甯侯魏遬爲北地將軍」。
(九六) 薨無後絕 此四字原在上欄「恭候它元年」後,據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移。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十二年,共侯它嗣,一年薨,亡後。」
(九七) 功比平定侯 原作「功平定侯」。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漢表云『功比平定侯』,此脫誤。」按:上文汁方、故市二侯亦云「功比平定侯」,文例正同,今據改。
(九八) 八年後九月丙午 「後」字原無。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是年九月無丙午,史漢表俱誤,若是後九月則有。」張文虎札記卷二:「後表龍侯後九月己未,則此表亦當作『後九月』也。」按:顓頊日曆表,高祖八年九月辛未朔,無丙午;後九月辛丑朔,丙午爲六日。今據補。
(九九) 元封元年 「元年」,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作「二年」。
(一〇〇) 五十六 此三字原無。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此襄平侯第也,表缺,漢表作『六十六』,誤。」張文虎札記卷二:「漢表作『六十六』,則與蔡寅同矣。」按:漢表於肥如侯蔡寅、襄平侯紀通、高粱侯酈疥三人同標「六十六」。考史表汁方、故市、襄平三候皆曰「功比平定侯」,漢表平定侯位五十四,史表汁方侯位五十七、故市侯位五十五,則襄平侯當在五十六。今據補。
(一〇一) 陸梁 景祐本、紹興本、耿本、索隱本作「陸量」,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同。
(一〇二) 四月戊寅 「戊寅」作「丙寅」。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漢表作『戊寅』,是。」按:離侯之封亦在四月戊寅,二人蓋同日封。今據改。
(一〇三) 不得元年 「年」字原無,據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補。
(一〇四) 皆失謚 三字疑爲後人注,誤入正文。
(一〇五) 睢陽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漢書表、傳並作『睢陵』,則此誤也。」按:漢書卷一九下百官公卿表下:「(元鼎四年)睢陵侯張廣國爲太常。」卷三二張耳傳:「元光中,復封偃孫廣國爲睢陵侯。」
(一〇六) 封偃孫侯廣元年 「廣」,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卷一九下百官公卿表下、卷三二張耳傳作「廣國」。
(一〇七) 國除 景祐本、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此下有「漢表師古曰祠事有闕乏也」十一字。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顏師古注無「乏」字。
(一〇八) 欒說 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樂說」。按:本書卷九二淮陰侯列傳「其舍人得罪於信」索隱:「姚氏案功臣表云慎陽侯樂說,淮陰舍人,告信反。未知孰是。」
(一〇九) 漢五年初從 「五年」,原作「二年」,據景祐本改。按:梁玉繩志疑卷一一:「『二年』當依漢表作『五年』。」
(一一〇) 用奇計徙御史大夫周昌爲趙相而代之從擊陳豨 「代」,原作「伐」,「之從擊」三字原無。張文虎札記卷二:「彼文(漢表)云『徙御史大夫周昌爲趙相,代昌爲御史大夫,從擊陳豨』。疑此文『伐』即『代』下缺『之從擊』三字。」今據改補。
(一一一) 以漢三年爲郎中 「漢」字原無。梁玉繩志疑卷一一:「『三年』上缺『漢』字。」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有「漢」字,依史記文例亦當有。今據補。
(一一二) 侯越元年 「越」下疑脫「人」字。按:本書卷九六張丞相列傳「高后時爲御史大夫,三歲免」集解引徐廣云任敖曾孫名越人,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亦作「越人」。下「侯越」同。
(一一三) 雍軍塞陳謁上 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雍軍塞渭上」。
(一一四) 以都尉擊陳豨 「以」字原無。梁玉繩志疑卷一一:「『都尉』上缺『以』字。」按:依史記文例亦當有此字。今據補。
(一一五) 以中廏令擊陳豨 「中廏令」,原作「中令」。梁玉繩志疑卷一一:「中廏令也,缺『廏』字。」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中廏令」。今據改。
(一一六) 二十五後元年五月甲戌坐祝詛無道國除 表序云「至太初百年之閒,見侯五」正義:「謂平陽侯曹宗、曲周侯酈終根、陽阿侯齊仁、戴侯祕蒙、榖陵侯馮偃也。」按:戴侯祕蒙在「見侯」之列,今戴其失國,當爲後人竄入。
(一一七) 十一年七月乙巳 「乙巳」,景祐本、凌本、殿本作「己丑」,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同。
(一一八) 羣盜長爲臨江將 「爲」字原無。梁玉繩志疑卷一一:「『臨』上缺『爲』字,漢表有。」今據補。
(一一九) 一 「一」字原無,據景祐本、紹興本、耿本、黃本、柯本、凌本、殿本及表例補。
(一二〇) 博陽索隱縣名屬彭城 錢大昕考異卷二:「彭城即楚國。漢志楚國有傅陽縣,古偪陽國。此『博陽』必『傅陽』之訛也。且同時有博陽侯陳濞,不應同名。小司馬時尚未誤,後來轉刻,訛爲『博』爾。」
(一二一) 以隊卒入漢 「卒」,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率」,疑是。按:此侯「以卒從起豐」,不當復云「以隊卒入漢」。
(一二二) 十月辛丑 「十月」,原作「十一月」。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漢表作『十月』,是。」張文虎札記卷二:「下陽義、下相皆十月,則此十一月誤明矣。十月癸未朔,十九日辛丑,先陽義一日。」今據改。
(一二三) 還爲中尉 「還」,景祐本作「遷」,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同。
(一二四) 十月己酉 「己酉」,原作「乙酉」。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漢表作『己酉』,是也。」張文虎札記卷二:「若乙酉,則當列中牟前矣。」今據改。
(一二五) 十二月丁亥 「十二月」,原作「十一月」。張文虎札記卷二:「志疑云漢表作『十一月』是。十二月壬午朔。」按:是年十一月癸丑朔,誤丁亥。今據改。
(一二六)別屬丞相韓信 「相」字原無。梁玉繩志疑卷一一:「『丞』下缺『相』字。」按:時信爲左丞相。本書卷九二淮陰侯列傳云「其八月,以信爲丞相,擊魏」,卷五四曹相國世家云「參以右丞相屬韓信」。今據補。又,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無「別」字,疑此衍。
(一二七) 千戶 此上原有「合」字。梁玉繩志疑卷一一:「史詮曰衍『合』字。漢表千五百戶。」今據刪。
(一二八) 圉侯季必 張文虎札記卷二:「毛本『季』作『李』。」
(一二九) 重泉人李必此作季誤也 原作「重泉人作李誤也」,據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改。按:本書卷九五樊酈滕灌列傳「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習騎兵」。
(一三〇) 四年齊侯班元年 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云「孝文元年,賁侯長嗣,三年薨;四年,躁侯瑕嗣」。梁玉繩志疑卷一一:「史表於孝文格內失書『元年賁侯長元年』七字。」
(一三一) 元光五年侯廣宗元年元鼎元年侯廣宗坐酎金國除 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攷漢表『元光五年,節侯周嗣,三年薨。元朔二年,侯廣宗嗣,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此失書節侯一代,而又誤書廣宗之年。」
(一三二) 定侯意 「意」上索隱本有「奚」字,與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合。陳直史記新證:「漢表作『成陽定侯奚意』,本文因二字相似,傳鈔時脫去『奚』字也。」
(一三三) 三月丁巳 「三月」,原作「二月」。張文虎札記卷二:「志疑云『漢表三月』。案:二月無丁巳。」按:是年三月辛亥朔,丁巳爲七日。今據改。
(一三四) 厲候申元年 「申」,景祐本、紹興本作「由」,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同。
(一三五) 元光三年侯勃元年元狩元年坐詐詔衡山王取金當死病死國除 張文虎札記卷二:「漢表勃在位無年數,而詐取衡山王金者乃勃嗣平,表失侯平一代,又以平事並入勃。」按:張說是。本書卷九七酈生陸賈列傳:「酈食其子疥數將兵,功未當侯,上以其父故,封疥爲高粱侯。後更食武遂,嗣三世。元狩元年中,武遂侯平坐詐詔衡山王取百斤金,當弃市,病死,國除也。」正義:「年表云『(疥)卒,子?嗣。卒,子平嗣,元年有罪,國除』。」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元光三年,侯勃嗣。元狩元年,坐詐衡山王取金,免。」
(一三六) 紀信 張文虎札記卷二:「疑『信』乃『侯』字譌衍。」按:張說不確。陳直史記新證:「齊魯封泥集存十九頁有『紀信邑丞』封泥,可證西漢初有紀信縣。」史記各本皆作「紀信」,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同。
(一三七) 後二年 此下原有「六月」二字。梁玉繩志疑卷一一:「列侯嗣位,例不書月。」今據刪。
(一三八) 十年侯嫖有罪 「十年」,依表例當作「中三年」。孝景帝凡三元,前七年,中六年,後三年,無至十年者。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云「孝景十年,有罪免」。
(一三九) 疑作朿 「朿」,耿本、黃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作「赤」。
(一四〇) 靖侯赤元年 疑文有脫誤。按: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云此侯「六月壬辰封,七年,孝惠七年薨。嗣子有罪,不得代」。
(一四一) 康侯武 「武」,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式」。
(一四二) 節侯毛澤之元年 「之」子原無,據索隱本補。梁玉繩志疑卷一一:「漢表名『釋之』。『澤』、『釋』古通。今本脫『之』字。」按:本書卷五四曹相國世家「軍東張」集解徐廣引功臣表作「毛澤之」。
(一四三) 十二年 此下原有「六月」二字。張文虎札記卷二:「二字疑衍。」按:上鄢陵侯云「十二年中」,蓋不得其封月,此不應復云「六月」。今據刪。
小说封面

作者:司马迁史记
《史记》系纪传体通史,一百三十卷,西汉司马迁著,约成书于西汉武帝征和年间。“史记”一词,东汉之前乃一切史书之统称,后始为司马迁史书之专称,原书最初被称作《太史公书》,到东汉桓帝才改称为《史记》。此书体例为纪传体之滥觞,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以纪和列传为主体,故名纪传体,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征和三年三千年的历史。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博学多闻, 遍游名山大川,曾从当时著名学者孔安国学过《尚书》等,其父司马谈立志要写一部全面系统的史书,无奈生年有限,遗命司马迁完成。元封三年,迁为太史令,主管文史资料和天文历法,五年后,着手撰写《史记》。然世事难测,天汉二年,汉将李陵投降匈奴,迁向武帝表示应客观评价李陵功过,因而身陷囹圄,惨遭宫刑。这不仅是肉体上的摧残,更是精神上的凌辱,司马迁不堪此冤,甚至想离开人世,但想到自己的史书“草创未就”,不甘心半途而废,权衡之后,决心忍辱苟活也要完成自己的事业,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史记》的写作,直至临终才搁笔。
以个人力量编写纵贯中国整个上古时代的通史,几千年来,无出其右者。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以人格的魅力作为抑扬的标准。例如对于失败者项羽,司马迁赋予了种种悲剧英雄人格力量,写项羽之神勇,诸侯将“莫敢仰视”,写虞姬项羽之别,悲歌和应,更是千古离别之冠,赚尽诗人才子笔墨,荡尽失意之人哀肠。这使《史记》不仅成为史书之典范,也是不朽的文学名著,鲁迅先生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整部《史记》,帝王将相无数,英雄豪杰无数,鸿儒硕学无数,司马迁“想见其为人”的,唯有孔子与屈原,司马迁欣赏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气魄;屈原的遭遇,与己身之遭遇同病相怜,其恢宏之辞章,也为司马迁所向往,融入历史的写作中,使其成为一幅瑰丽雄浑、荡气回肠、悲天悯人的历史画卷。
《史记》原为完帙,但在流传过程中却有残缺。《汉书·司马迁传》云《史记》“而十篇缺,有录无书”。元帝、成帝时,褚少孙补作的部分,均冠有“褚先生曰”字样,颇易区别。今本《史记》一百三十篇亦非全出自司马迁之手,但绝大部分是司马迁的手笔,基本上保留了《史记》的原貌。现存《史记》有三家注,即南朝刘宋裴骃的《集解》、唐司马贞的《索隐》和张守节的《正义》。三家注原先各自单行,自北宋始将三家注散列在正文下合为一编。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有点校本。今据百衲本整理。